商业计划书
Note
Also works for pitch deck while the goal for a pitch deck is to give a snapshot of your investment opportunity,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your impact, growth potential, viability, the ability of your team to execute your plan. And the product/service is your portfolio/investment strategy.
What to include in a fund pitch deck, examples:
- KREF 1Q'25 Investor Presentation
- BXMT 1Q'25 Company Presentation
- TPG Investor Presentation, November 2022
- Strategic Restructuring of CapitaLand Limited and Listing of CapitaLand Investment, July 2021
10xebitda has some IB presentations.
PitchDeckGuy gives weekly analyses.
整体
- 问题/机会从何而来,什么需求没被解决(市场背景、需求痛点)
- 问题被我们解决、机会被我们把握(业务/产品介绍、团队介绍)
- 而不是被别人解决(竞争对手分析、进入壁垒)
- 而且我们能够做大做强(商业模式和GTM策略,飞轮,scalable)
- 我们能达到什么高度(收入测算、市场规模测算、未来前景)
- 我们需要多少资源的投入(成本测算、投资条款、后续规划)
目的
- 帮助创业者梳理自己的想法、梳理故事线
- 帮助创业者以务实和市场/商业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产品,思考商业化的模式
- 帮助创业者理解市场、从全局的角度去看目前市场的发展状况,从而和自己公司的现状和未来规划做对比
分项:商业模式
- 三种传统模式
- 生产——销售:一次性交易,价值在于产品本身
- 直销货品、服务、空间
- 直销内容、App买断
- 批发贸易——零售:低买高卖,信息不对称或渠道价值
- 分销货品,买卖价差、佣金
- 超市卖可乐
- 分销内容或App等虚拟商品,买卖价差、佣金
- iTunes买电影
- 数字荔枝(源头厂商不支持部分支付方式或某地区未开展运营)
- 代发货(不做库存只做运营,供营商直接发货)
- 分销货品,买卖价差、佣金
- 服务收费,价值在于服务或时间
- 生产——销售:一次性交易,价值在于产品本身
- 平台/连接/市场(marketplace),抽佣
- B2B、B2C、网络效应:多个群体撮合,例如亚马逊
- 共享经济、P2P:非商家的个人作为交易主体,例如Uber、Airbnb
- 按需服务:根据数量的即时性交付,例如Deliveroo、Uber
- O2O、线上到线下,例如Deliveroo、Ticketmaster
- C2B,例如广告联盟(SHEIN推广大使)、众筹
- 订阅——无法买断
- 按是否存在paywall分类
- 必须付费解锁
- 有免费tier(freemium)
- 按产品服务属性分类
- 内容,例如Apple TV+
- SaaS(工具、功能)
- 纯虚拟,例如ChatGPT Plus
- 虚拟+物理,例如Plaud
- 权利(特权/优先级、优惠、便利),例如BFI优先购票
- 按是否存在paywall分类
- 用量——实际消耗或效果
- API
- 调用次数
- 数据
- 调用次数
- 授权时限
- 空间/时间
- 可增量订购的虚拟存储空间,例如网盘
- 按面积或小时计价的实际物理空间,例如WeWork
- 广告
- 曝光次数
- 成功点击次数
- 注意力经济
- API
- 特许经营
- 加盟费
分项:设计商业模式
- 从客户角度出发定价,盈利属于内含前提
- 你的价值主张 + 解决客户实际需求 → 议价能力,base
- 产品服务内含的价值、开发的成本cover
- 价值主张有人买单,符合决策人的利益
- 你的差异性 + 定位客群的付费能力 → 溢价水平,premium
- 客户选择你的理由
- 你希望维持的客户关系 → 正/负方向的溢价调整
- 你的价值主张 + 解决客户实际需求 → 议价能力,base
- 价值如何交付(渠道和价值转化的通路)
- 价值主张被传达
- 价值主张被认知
- 价值主张被认可
- 价值主张转化为实际价值
- 市场教育情况、客户接受程度
- 内部偏好、内部具备的资源能力
- 商业模式需要不断验证和优化
分项:设计价值主张
- 本质:在用户心智中,你的产品服务占据什么位置
- 形式:差异化表述
- 入手
- 明确市场和目标用户
- 进入的行业和品类(做什么和不做什么)
- 谁最可能买单
- 从大到小思考
- 例如定位to B:快消大企业?
- 例如定位to C:细分人口学社会学特征?
- 例如定位to Gov/School/Hospital…:细分地域/服务对象收入水平等?
- 寻找竞品和替代品
- 直接
- 间接(替代)
- 确定自己的差异化表述
- 别人没有抓住,但用户格外在意的点(竞争者感知图)
- 产品服务本身具备的差异价值
- 产品服务之上再叠加的价值,例如售后、私有化部署技术团队、本地团队等
- 使用场景差异
- 价格差异
- 品牌差异
- (以一种statement/slogan,在用户心智中反复强化)
- 明确市场和目标用户
分项:使用场景挖掘
- 什么用户在什么情况(场景)下会想到你、使用你、愿意为你买单
- 入手
- 从用户需求出发
- 用户要完成什么任务
- 用户为什么要完成这个任务(背后动机和痛点)
- 如果没有我的产品,他现在会怎么做(替代方案)
- 确定场景三个要素
- 人物(正推或反推)
- 时间地点
- 动机(选择原因)
- 例子:爱喝品质咖啡的上班族、早上9点在地铁口、需要快速带走一杯比办公室咖啡机出品更好的咖啡
- 调研和验证场景的合理性
- 用户访谈、用户日记、实际观察(行为或数据)
- 优先聚焦高价值场景
- 选择标准
- 频率高
- 痛点强烈
- 转化付费可能性高
- 单次付费或生命价值高
- 选择标准
- 场景驱动产品服务设计和营销
- 从用户需求出发
欢迎大家补充。